鉬是稀有金屬,不可再生且資源有限,在地殼的組成元素中占第37位,其含量為3×10-6,是高熔點稀有金屬,體積密度為10.3 g/cm3,熔點2 620 ℃。鉬在自然界中主要以鉬礦的形態(tài)出現(xiàn),一般成礦后分布比較分散,不能像鐵礦那樣形成上億噸儲量的富集礦體,鉬精礦的主要成分是MoS2,純MoS2中含Mo 59.94%,S 40.06%。鉬鐵冶煉工藝分為焙燒和冶煉2個過程,在焙燒過程中將鉬精砂經回轉窯氧化焙燒為氧化鉬,在冶煉過程中將氧化鉬還原為鉬,并制成鉬鐵,要生產含硫量低的合格鉬鐵,鉬精礦的氧化焙燒便顯得尤為重要,必須保證鉬精礦比較徹底地脫硫,并使鉬焙砂有比較合適的氧化程度。
1 MoS2的氧化
由熱力學數(shù)據(jù)可知
1.1 反應溫度分析
式(1.1)反應是強放熱反應。常溫標準狀態(tài)下:T=298 K,ΔG01=-1 003.13 kJ/mol,說明反應在室溫下即能進行,焙燒反應一旦進行,不需要外部供應熱量。由于反應會放出大量的熱,使體系溫度升高。而對于放熱反應來說,溫度升高對反應不利。如果ΔG01≥0,必須使T≥5 052 K。顯然,體系不可能達到此溫度,反應不會停止,即實際生產的溫度下,反應式(1.1)會始終進行。
1.2 反應氣氛分析
為了計算方便,反應式(1.1)變形如下:
實際生產溫度上限為680 ℃(953 K),以1 000 K進行估算,設該體系中SO2分壓的上限為PSO2,體系壓力為P0(與大氣相通)。
因為不斷向爐內通空氣,氣體始終是流動的,PSO2不會太高,PSO2P0,
顯然,若假設爐內始終維持一個標準壓力(P0)的空氣,爐內的SO2永遠達不到此程度。那么爐內達到平衡的SO2分壓可如下計算:
顯然,爐內SO2分壓永遠達不到這個限度,那么氧化焙燒反應(1.1)始終能向右進行,即反應(1.1)能進行很完全,鉬精礦中的硫能比較徹底地脫除。
1.3 粒度對反應的影響
由以上分析可知,從熱力學角度,在生產能夠達到的任何溫度下,反應(1.3)始終能向右進行。但在實際焙燒過程中,MoS2的氧化反應速度較快才有實際意義。鉬精礦顆粒愈小,且與氧接觸條件愈好,反應速度愈快。實際測定的鉬精礦開始氧化溫度(宏觀開始反應溫度)和燃燒溫度(即激烈反應溫度)與鉬精礦粒度的關系見表1,這主要是動力學因素在起作用。
表1MoS2的開始氧化溫度、燃燒溫度與粒度的關系[3]
1.4 其他影響因素[4]
因MoS2氧化反應強烈放熱,當反應溫度升高時,反應的平衡將向左移動,而且反應本身放出的熱量足以維持焙燒反應正常進行,所以就MoS2氧化焙燒成MoO3反應本身來說,不需外部供熱。2反應充分進行,就應保證焙燒中有過剩的空氣,這樣可以降低氧化焙燒的溫度。
另外,MoO3(s)熔點較低(795 ℃),若焙燒溫度高于MoO3熔點,MoO3將熔化,必使精礦燒結,從而惡化反應條件,降低反應速度??梢?,保證精礦不燒結也要求有過??諝?,使其帶走部分反應熱,降低反應溫度。
由MoO3蒸氣壓與溫度的關系:
log(pMoO3/kPa)=-15.230×103(T/K)-1-4.02log(T/K)+26.28
可知700 ℃(973 K)時,pMoO3=41.23 Pa,焙燒溫度過高,變成氣體隨廢氣從爐內排出,造成Mo的損失。因此,必須注意控制焙燒溫度,同時還要回收廢氣中的MoO3。
2 共生硫化礦物的氧化
在相同的氧化焙燒條件下,與MoS2(s)共生的FeS、Cu2S、SnS等硫化物也發(fā)生氧化反應:
各種硫化物的氧化順序可根據(jù)生成氧化物反應的ΔG0T值來判定。幾種主要硫化物雜質及MoS2氧化反應的ΔG0T~T關系見圖1。
由圖1可知,在相同的氧化焙燒條件下,鉬精礦中硫化物的氧化順序為FeS、MoS2、PbS、CuS、SnS。的氧化物生成硫酸鹽。
銅硫化物的氧化反應[5]:
CuS(s)+3/2O2(g)=CuO(s)+SO2(g)[JY] (2.2)
ΔG02=[-398 400-81.96(T/K)] J/mol[JY] (2.3)
Cu2S(s)=2O2(g)=2Cu2O(s)+SO2(g)[JY] (2.4)
ΔG04=[534 510-212.59(T/K)] J/mol[JY] (2.5)
CuO(s)+SO3(g)=CuSO4(s)[JY] (2.6)
ΔG06=[-204 700-170.42(T/K)] J/mol[JY] (2.7)
此外,CuO(s)、MoO3(s)還能生成鉬酸銅:
CuO(s)+MoO3(s)=CuMoO4(s)[JY] (2.8)
ΔG08=[-27 600-2.12(T/K)] J/mol[JY] (2.9)
CuMoO4和MoO3在560 ℃生成低熔點共晶,從而使鉬精礦在焙燒過程中燒結,影響去硫效果,好在鉬精礦CuO含量很低,另反應(2.6)ΔG0833=-62.74 kJ/mol。而反應(2.8)ΔG0833=-29.37 kJ/mol,氧氣充分的條件下,反應(2.5)比反應(2.7)發(fā)生的可能性更大,且反應(2.6)為氣固反應,比固固反應更具有優(yōu)勢的動力學條件。所以,在本設計選擇的溫度范圍內,形成燒結的危險性較小。
PbS在鉬精礦中含量波動較大。焙燒鉬精礦時PbS也氧化,但因其在空氣中燃點較高,當焙燒溫度控制在600~650 ℃時,其不會強烈氧化。若發(fā)生局部反應,由于反應放熱量較大,也會引起鉬精礦局部過熱燒結,影響去硫效果。
綜上所述,鉬精礦中硫化物雜質在焙燒中若生成硫酸鹽時,因其分解溫度高于焙燒溫度,故不能分解,最后殘留在鉬精礦中,使之含硫量增加。因此,對鉬精礦中硫化物雜質含量必須加以限制,特別是硫化銅、硫化鋁能使鉬精礦燒結,影響焙燒效果,必須嚴格限制。
3 MoO3與雜質氧化物及鉬精礦的反應
輝鉬礦焙燒產生的MoO3可能與鉬精礦中的雜質氧化物反應生成鉬酸鹽,如:
CaO(s)+MoO3(s)=CaMoO4(s)[JY] (3.1)
CaCO3(s)+MoO3(s)=CaMoO4(s)+CO2(g)[JY] (3.2)
FeO(s)+MoO3(s)=FeMoO4(s)[JY] (3.3)
這類反應對焙燒過程及產品質量沒有害處[6]
在焙燒過程中,如果鉬精礦燒結成塊,則原來的氣-固相反應的良好條件被惡化。雖然體系內仍保留有過剩的空氣,但氧必須通過燒結塊殼向其內部尚未氧化的MoS2界面擴散,因此供氧不足,在界面處MoS2和MoO3反應生成MoO2:
MoS2(s)+6MoO3(s)=7MoO2(s)+2SO2(g)[JY] (3.4)
ΔG04=[67 900-351.38(T/K)] J/mol[JY] (3.5)
此反應為吸熱反應,若焙燒溫度升高,反應(3.4)向右進行的可能性增大。溫度達600 ℃以上時,反應速度也很快。所以,在鉬精礦燒結塊內部必定有一層MoO2,在MoO2層內就有可能存在尚未氧化的MoS2。可見,在焙燒過程中,應盡量避免鉬精礦燒結成塊,以保持氣-固相反應的良好條件,確保焙燒去硫的效果[7]。
【我公司設備在以下單位有應用】:
巒川洛鉬集團
四川宏波集團
錦州華龍大有鐵合金有限公司
錦州興業(yè)冶煉有限公司
錦州晨光鐵合金有限公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