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3
CAS: 67-97-0
分子式: C27H44O
分子量: 384.64
中文名稱: 維生素D3
英文名稱: 10-Secocholesta-5,7,10(19)-trien-3-ol, (3.beta.,5Z,7E)-9
性質描述: 無色結晶。熔點84-85℃,溶于醇、醚、丙酮、氯仿及植物油,不溶于水。在潮濕空氣中幾天就氧化失活,純結晶在棕色真空安瓿中冰箱相存放一年后僅有極微量變質。通常維生素D3比維生素D2穩定。D3存在于人和大多數動物組織中,在魚肝油、肝、魚子、乳汁、奶油和蛋黃等食物中含D3量豐富。人體皮膚內含有維生素D3的前體7-脫氫膽固醇,經日光或紫外線照射,可轉變為D3,故多曬太陽可防止維生素D缺乏。
生產方法: 將7-脫氫膽固醇溶于乙醇,用紫外光照射開環,反應液濃縮、冷凍、過濾,濾液通氮減壓濃縮至干,得粗維生素D3液。再經精制而得維生素D3。
用途: 維生素D為脂溶性維生素。已知具有維生素D效果的化合物有十幾種,無系類甾醇衍生物,其中具有重要實際意義的是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兩種。世界上以D3為主,維生素D的“國際標準物質”也是D3的純結晶。維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鈣、磷的代謝,難促進鈣、磷吸收以及骨骼鈣化。人體缺乏D時,吸收鈣、磷的能力降低,血中的鈣、磷水平下降,使鈣、磷不能在骨組織中沉積,甚至骨鹽還會溶解,陰礙了骨骼的鈣化。兒童缺乏則得佝僂病,成人則得骨軟化病。日本以生產和使用D2為多,在各種需求量中,醫藥占30%,飼料添加劑占65%,食品添加劑占5%。按我國衛生部頒布的“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準(1993)”規定,作為營養增補劑的D2和D3可用于液體奶、人造奶油、乳制品和嬰幼兒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