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水試驗氣囊的施工方法
根據設計要求每個構筑物都必須在其主體結構混凝土達到100%設計強度后,并在防水層及防腐層施工前進行閉水試驗,用以考核檢驗污水處理構筑物的滲水量是否達到標準要求,以免污水滲漏,再次污染環境,而且也避免鋼筋混凝土結構內鋼筋遭受腐蝕,影響結構安全。這期間應注意閉水試驗必須用清水(切忌用污水),逐池緩慢地放水試驗,發現滲漏點要做好標記。試水水位應放至正常使用的最高水位,經三個晝夜的觀察、記錄,無滲漏再逐步放水。
1、準備工作
充水之前首先將池內清理干凈,以免充水后池內浮渣漂浮水面,影響測試精度。池內外缺陷要修補平整,對于預留孔洞,預埋管口及進出口等都要加以臨時封堵,同時還必須嚴格檢查充水及排水閘口,不得有滲漏現象發生,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即可設置充水水位觀測標尺,用以觀察充水時水位所達到的深度,水位觀測標尺可以用立于水池中部的塔尺,也可在池壁內側彈線標注標高控制線,接下來就是做好充水和放水系統的準備,搭設測試平臺及出入水池的人行通道。
2、充水
1)向水池內充水宜分三次進行:第一次充水為設計水深的1/3;第二次充水為設計水深的2/3;第三次充水至設計水深。對大、中型水池,可先充水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縫以上,檢查底板的抗滲質量,當無明顯滲漏時,再繼續充水至第一次充水深度。
2)充水時的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過2m/d。相鄰兩次充水的間隔時間,不應小于24h。
3)每次充水宜測讀24h的水位下降值,計算滲水量,在充水過程中和充水以后,應對水池作外觀檢查。當發現滲水量過大時,應停止充水。待作出處理后方可繼續充水。
4)當設計單位有特殊要求時,應按設計要求執行。
3、水位觀測
1)充水時的水位可用水位標尺測定。
2)充水至設計水深進行滲水量測定時,應采用水位測針測定水位。水位測針的讀數精度應達1/10mm。
3)充水至設計水深后至開始進行滲水量測定的間隔時間,應不少于24h。
4)測讀水位的初讀數與未讀數之間的間隔時間,應為24h。
5)連續測定的時間可依實際情況而定,如第一天測定的滲水量符合標準,應再測定一天;如第一天測定的滲水量超過允許標準,而以后的滲水量逐漸減少,可繼續延長觀測。
4、儀器裝置
1)水位測針:由針體和針頭兩部分構成
2)百分表
3)電流表
5、蒸發量的測定
一個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后呢?”老和尚:“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一般情況下,污水處理構筑物多為露天開敞式,由于溫度的變化,風力的影響及空氣的對流等因素的影響使池內水量蒸發,水池面積越大,則由于蒸發造成水量損失越大,對于這一因素如果不加考慮,則勢必造成總滲水量數值偏大,導致錯判。所以,在測定水池水位下降的同時,必須對蒸發量的大小進行定量的測定。
作業現場,可用薄鋼板焊成直徑為50厘米,高50厘米的水箱,經檢查無任何滲漏的條件下在其間充水約30厘米置于水池中部,使水箱內外水位基本保持一致,在測讀水池水位的同時測定水箱中的內的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