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價值辨析
在資產評估中,對企業價值的界定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第一,資產評估揭示的是評估對象的公允價值,企業作為資產評估中的一類評估對象,在評估中其價值也應該是公允價值;第二,企業是一類特殊的評估對象,其價值取決于要素資產組合的整體盈利能力,不具備現實或潛在盈利能力的企業不存在企業價值。
1.企業的價值是企業的公允價值
這不僅是由企業作為資產評估的對象所決定的,而且是由對企業進行價值評估的目的所決定的。企業價值評估的主要目的是為企業產權交易提供服務,使交易雙方對擬交易企業的價值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企業價值評估應建立在公允市場假設之上,其揭示的是企業的公允價值。
2.企業價值基于企業的盈利能力
人們創立企業或收購企業的目的不在于獲得企業本身具有的物質資產或企業生產的具體產品,而在于獲得企業生產利潤(現金流)的能力并從中受益。因此,企業之所以能夠存在價值并且能夠進行交易是由于它們具有產生利潤(現金流)的能力。
3.資產評估中的企業價值有別于賬面價值和公司市值
企業的賬面價值是一個以歷史成本為基礎進行計量的會計概念,可以通過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獲得。由于沒有考慮通貨膨脹、資產的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等重要因素的影響,所以企業的賬面價值明顯區別于資產評估中的企業價值。公司市值是指上市公司全部流通股股票的市場價格(市場價值之和)。在發達的資本市場上,由于信息相對充分,市場機制相對完善,公司市值與企業價值具有一致性。中國尚處在經濟轉型中,證券市場既不規范,也不成熟,上市公司存在大量非流通股,因而不宜將公司流通股市值直接作為企業價值評估的依據。
企業價值評估的范圍
(一)企業價值評估的一般范圍
企業價值評估的一般范圍即企業的資產范圍。從產權的角度界定,企業價值評估的范圍應該是企業的全部資產,包括企業產權主體自身占用及經營的部分,企業產權主體所能控制的部分,如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以及非控股公司中的投資部分。具體界定企業價值評估資產范圍的依據,一是企業有關產權轉讓或產權變動的協議、合同、章程中規定的企業資產變動的范圍;二是需要報批的,以上級主管部門批復文件所規定的評估范圍為準;三是企業價值評估委托協議書中劃定的范圍。
?。ǘ┢髽I價值評估的具體范圍
在對企業價值評估的一般范圍進行界定之后,并不能將所界定的企業的資產范圍直接作為企業價值評估中進行評估的具體資產范圍。具體范圍是指評估人員具體實施評估的資產范圍,是在評估的一般范圍基礎上,經合理、必要的資產重組后的評估范圍。因為企業價值基于企業整體盈利能力,所以判斷企業價值,要正確分析和判斷企業的盈利能力。企業是由各類單項資產組合而成的資產綜合體,這些單項資產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形成作出了不同的貢獻。其中,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形成做出貢獻、發揮作用的資產就是企業的有效資產,而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形成沒有做出貢獻,甚至削弱了企業的盈利能力的資產就是企業的無效資產。
企業的盈利能力是企業有效資產共同作用的結果,要正確揭示企業價值,就要將企業資產范圍內的有效資產和無效資產進行正確的界定與區分,將企業的有效資產作為評估企業價值的具體資產范圍。這種區分是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重要前提。
在界定企業價值評估的具體范圍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對于在評估時有產權證(或產權證明)的,以產權證為準;產權證明無法證明資產的,要依據國家產權界定的有關法規進行產權界定。對于那些在評估時點產權不清的資產,應劃為“待定產權資產”,暫不列入企業價值評估的資產范圍。
第二,在產權清晰的基礎上,對企業的有效資產和無效資產進行區分。在進行區分時應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對企業有效資產的判斷,應以該資產對企業盈利能力形成作出的貢獻為基礎,不能背離這一原則;
?。?)在有效資產的貢獻下形成的企業盈利能力,應是企業的正常盈利能力,由于偶然因素而形成的短期盈利及相關資產,不能作為判斷企業盈利能力和劃分有效資產的依據;
(3)評估人員應對企業價值進行客觀揭示,如企業的出售方擬進行企業資產重組,則應以不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為前提。
第三,在企業價值評估中,對無效資產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進行“資產剝離”,將企業的無效資產在進行企業價值評估前剝離出去,不列入企業價值評估的范圍;二是在無效資產不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前提下,用適當的方法對其進行單獨評估,并將評估值加總到企業價值評估的最終結果之中。
第四,企業出售方擬通過“填平補齊”的方法對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薄弱環節進行改進時,評估人員應著重判斷該改進對正確揭示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就目前我國的具體情況而言,該改進應主要針對由體制因素所導致的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薄弱環節。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論是“資產剝離”還是“填平補齊”,都應以企業正常的設計生產經營能力為限,不可以人為地縮小或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和獲利能力。詳情:www.jlxinnu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