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樓宇對講機辦事處\廣西江西樓宇可視對講代理商 樓宇對講系統隨著各種新技術的應用,經歷了從模擬到數字、從單一功能到多樣化功能集成的演變過程。目前市場中,用戶紛繁復雜的需求看似都可以得到滿足,諸如集成家電控制、報警求助、門禁管理、信息發布、遠程抄表等等。
然而這些看似新鮮而時髦的概念,很難想象其實際充滿著無奈和虛偽。無奈的是有些功能離真正使用者依然遙遠,它沒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使用價值,甚至我們可以說它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消費者。虛偽的是大多數廠家推出的各種功能,其意義僅僅是因應市場潮流而隨意制造的概念,根本不是從實用性出發。這種不以用戶實際需求為目的行業不正之風在損害自己的用戶利益的同時,也注定了智能樓宇對講行業的不成熟性。在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樓宇對講做為最基本的小區民用安防產品,其市場具有功能齊全、產品豐富、能適應整個垂直市場的不同段位需求。然而,在樓宇對講領域,個別廠商為了迎合國人口味,居然無中生有的用中國產品打起了洋旗號。在產品包裝上,宣傳上不遺余力的填塞“外國元素”,而在產品質量,售后服務上則完全跟不上行業標準。甚至有些企業為了利益去坑蒙拐騙消費者,使消費者蒙受損失。
這樣涸澤而漁的做法雖然使得短時間內企業利潤最大化,但是長久下來,樓宇對講行業就會失去公信力,消費者不再相信這個行業。這對于整個企業和行業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損失。所以,整個樓宇對講的行業還有待規范。特別是在樓宇對講行業標準還未統一的情況下,老生常談的售后服務,終究是樓宇對講品牌爭寵的“法寶”。
細究廠商售后所存問題,有的是因為物業的關系,有的是因為住戶的關系,也有的因為工程商的關系,而有的則是因為廠商自身的原因,或者也存在涉及兩方以上的錯綜復雜的情況。下面案例中的樓宇對講售后問題是就由工程商和維保單位的經濟糾紛引起的。
小區防盜門對講主機被拆一周后才安裝
據家住杭州大關東七苑1幢1單元的程先生陳述:從上周三起,他家單元樓的防盜門門鈴就再沒響過,不是門鈴壞了,而是防盜門上的樓宇對講主機被人整個拆除了。
程先生說,上周三出門時,他看見兩個小伙子在門口搗鼓樓宇對講主機,當時他以為是在維修,“誰知等我回家后,按鈕控制盒就不翼而飛了,到今天都沒裝上。”沒了樓宇對講主機,每次有訪客或送貨的上門,住戶就要一次次下樓去開門,很不方便。
正當記者采訪時,一位姓鄭的師傅,過來給這3個單元樓重新安裝樓宇對講主機。社區準物業趙景龍主任說,物業上周五接到居民投訴后,已派工作人員去現場查看,當天就聯系采購樓宇對講主機的事宜。“發生這樣的事情,主要是因為安裝單位和維保單位之間有經濟糾紛,維保單位工作人員一氣之下就拆了這3個單元樓的樓宇對講主機。”目前新裝的樓宇對講主機費用,由社區墊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