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型程序:
(1)評估保護級數;
(2)選擇合適的保護半徑;
在地球上所處經、緯度的不同Na也不同。
評估保護級數
1、查出當地的雷電密度Na 我國北方地區一般為4,可查圖而來。
理論上 1)建筑物的重要程度;
2)建筑物的危險程度;
3)建筑物的人員密度;
4)建筑物的構筑位置;
5)建筑物的建筑結構;
6)建筑物所在地的雷電密度;
2、做工地現場勘察
實際上: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在實際運用上,多采用1類。查出滾球法半徑D。
3、計算和選擇合適的保護半徑:根據上列Rp= h (2 hr – h ) 公式,設計人員需考慮所選擇避雷針的型號,其保護半徑將能覆蓋在不同垂直距離上的受保護平面。
避雷針選型確定以后,安裝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接地裝置一般有單獨的人工接地體和利用建筑物基礎鋼筋的接地裝置或者是混合的接地體:
1.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體宜采用角鋼、鋼管或圓鋼;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體宜采用扁鋼或圓鋼。圓鋼直徑不應小于10 mm;扁鋼截面不應小于100 mm2,其厚度不應小于4 mm;角鋼厚度不應小于4 mm;鋼管壁厚不應小于3.5 mm。在腐蝕性較強的土壤中,應采取熱鍍鋅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接地線應與水平接地體的截面相同。
2.人工垂直接地體的長度宜為2.5 m。人工垂直接地體間的距離及人工水平接地體間的距離宜為5 m,當受地方限制時可適當減小。
3.人工接地體在土壤中的埋設深度不應小于0.5 m。接地體應遠離由于磚窯、煙道等高溫影響使土壤電阻率升高的地方。
4.在高土壤電阻率地區,降低防直擊雷接地裝置接地電阻宜采用下列方法:
1)、采用多支線外引接地裝置,外引長度不應大于有效長度。
2)、接地體埋于較深的低電阻率土壤中。
3)、采用降阻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