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在塑化階段取得熱量的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機筒外部的電加熱;二是螺桿旋轉時產生的摩擦熱。起初的熱量是由機筒外部的電加熱產生的,當正常開車后,熱量的取得則是由螺桿選裝物料在壓縮、剪切、攪拌過程中與機筒內壁的摩擦和物料分子間的內摩擦而產生的。第二階段是成型階段。它是在機頭內進行的,由于螺桿旋轉和壓力作用,把粘流體推向機頭,經機頭內的模具,使粘流體成型為所需要的各種尺寸形狀的擠包材料,并包覆在線芯或導體外。第三階段是定型階段。它是在冷卻水槽或冷卻管道中進行的,塑料擠包層經過冷卻后,由無定型的塑性狀態變為定型的固體狀態。3.塑化階段塑料流動的變化
在塑化階段,塑料沿螺桿軸向被螺桿推向機頭的移動過程中,經歷著溫度、壓力、粘度,甚至化學結構的變化,這些變化在螺桿的不同區段情況是不同的。塑化階段根據塑料流動時的物態變化過程又人為的分成三個階段,即加料段、熔融段、均化段,這也是人們習慣上對擠出螺桿的分段方法,各段對塑料擠出產生不同的作用,塑料在各段呈現不同的形態,從而表現出塑料的擠出特性。在加料段,首先就是為顆粒狀的固體塑料提供軟化溫度,其次是以螺桿的旋轉與固定的機筒之間產生的剪切應力作用在塑料顆粒上,實現對軟化塑料的破碎。而最主要的則是以螺桿旋轉產生足夠大的連續而穩定的推力和反向摩擦力,以形成連續而穩定的擠出壓力,進而實現對破碎塑料的攪拌與均勻混合,并初步實行熱交換,從而為連續而穩定的擠出提供基礎。在此階段產生的推力是否連續均勻穩定、剪切應變率的高低,破碎與攪拌是否均勻都直接影響著擠出質量和產量。在熔融段,經破碎、軟化并初步攪拌混合的故態塑料,由于螺桿的推擠作用,沿螺槽向機頭移動,自加料段進入熔融段。在此段塑料遇到了較高溫度的熱作用,這是的熱源,除機筒外部的點加熱外,螺桿旋轉的摩擦熱也在起著作用。而來自加料段的推力和來自均化段的反作用力,使塑料在前進中形成了回流,這回流產生在螺槽內以及螺桿與機筒的間隙中,回流的產生不但使物料進一步均勻混合,而且使塑料熱交換作用加大,達到了表面的熱平衡。擠出成型又稱擠出模塑或擠塑,擠壓。擠出在熱塑性塑料加工領域中,是一種變化多、用途廣、在塑料加工中占很大比例的加工方法。有由擠出成型的產品都是橫截面一定的連續材料,如管、板、絲、薄膜電線電纜的涂覆等。擠出在熱固性塑料加工中是很有限的。
擠出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使固態塑料塑化(即變成粘性流體)并在加壓下使其通過特殊形狀的口模而成為截面與口模形狀相仿的連續體;第二階段是用適當的方法使擠出的連續體失去塑性狀態而變為固體,即得所需制品按照塑料塑化的方式不同,擠出工藝可分為干法和濕法兩種。干法的塑化是靠加熱將塑料變成熔體,塑化和加壓可在同一個設備內進行。其定型處理僅為簡單的冷卻。濕法的塑化是用溶劑將塑料充分軟化,因此塑化和加壓須分為兩個獨立的過程,而且定型處理必須采用較麻煩的溶劑脫除,同時還得考慮溶劑的回收。濕法擠出雖在塑化均勻和避免塑料過度受熱方面存有優點,但基于上述缺點,它的適用范圍僅限于硝酸纖維素和少數醋酸纖維素塑料的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