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作用機理:
酰胺在聚合時發生鏈轉移產生支鏈,使PAM高分子鏈結構中包含以支鏈和亞胺橋為主的交聯結構。交聯適度則相對分子質量高且易溶解,交聯多則產物不溶。若減弱分子鏈的締合,則PAM玻璃化溫度降低,較易溶解。在加入低分子酰胺化合物(如尿素)后能消弱PAM的鏈間締合,從而改善PAM的溶解。此外,尿素還有抑制產品交聯和提高PAM相對分子質量等作用。制備高相對分子質量PAM為所追求的目標,但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則支鏈越多,所以增加了PAM溶解的困難。 PAM水解度: PAM的溶解可在適度水解下進行,水解度越大越溶解。PAM在大于200°C下容易分解,在210°C無氧條件下,PAM中酰胺基脫水轉變為氰基;在500°C下聚丙烯酰胺PAM炭化為黑色粉末。PAM分子中的酰胺基具有很高的活性,包括增稠、絮凝和降阻等多種性質。 PAM:毒性:PAM本身無毒,但由于聚丙烯酰胺PAM分子內殘留著丙烯酰胺,而丙烯酰胺有毒,在聚丙烯酰胺PAM中一般允許丙烯酰胺殘留量為1%。應用于水凈化、蔗糖汁澄清等食品方面及與食物接觸的紙張,而聚丙烯酰胺PAM中丙烯酰胺殘留量應小于0.05%。
產品簡介:
聚丙烯酰胺(Polyscrylamide)簡稱PAM,分陽離子、陰離子型、非離子型、兩性離子型,分子量從400-2000萬之間,產品外觀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溫度超過120℃時易分解。
產品性能:
聚丙烯酰胺分子中具有陽性基團(-CONH2),能與分散于溶液中的懸浮粒子吸附和架橋,有著極強的絮凝作用,因此廣泛用于水處理以及冶金、造紙、石油、化工、紡織、選礦等領域。PAM用作污水處理,對水中有機物去除效率高,用量少,沉降速度快,制水成本低,是其它絮凝劑無法替代的產品。
陽離子絮凝劑對氣浮性能的影響:使用PAC和與聚丙烯酰胺PAM或PDA復合使用處理廢水時氣浮效果及浮渣性質的比較。可以看出,CPAM或PDA的加入明顯改善了氣浮效果以及浮渣的性質,絮凝體上浮速度快,出水中看不到未能上浮的微小絮凝體,浮渣體積僅為單獨投加PAC的1/3左右,而且含水率低,易于進行脫水處理。單獨使用陽離子有機絮凝劑處理含油乳化廢水效果不好。當陽離子有機絮凝劑CPAM或PDA與PAC復合使用時產生的絮凝體形體大且結構密實,易與水體分離,處理效果得到明顯的改善,PAC的投加量得到明顯的降低;PD與PAC復合使用時沒有表現出助凝作用。CPAM或PDA與PAC復合使用時pH適用范圍為:PAC+CPAM,9.0~7.0;PAC+PDA,9.5~6.5;較理想的反應時間為10min左右;陽離子絮凝劑宜在無機混凝劑投加一段時間后加入,這樣可以充分發揮陽離子有機絮凝劑的作用。投加少量CPAM或PDA可以提高氣浮效果,出水水質得到改善,浮渣體積大大減少,含水率降低,易于后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