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晨曦初現,或掌燈時分,上至名流巨賈,下至“麻木”“扁擔”,紛紛涌至街頭小攤。有錢有閑者是謂品嘗風味,下里巴人則是為裹腹充饑。一時間,好似沒有了身份貴賤之分,各層階級紛紛濟濟一堂,熙熙攘攘, 比肩而啖,恍惚間仿佛天下大同。小吃有如此之功效,何不將其推廣至全球?
近年來,特色小吃因為風味獨特成為眾多消費者的最愛。小吃項目也因為投資少、見‘效快成為眾多創業者的首‘選。在“最愛”和“首’選”的驅使下,小吃培訓也持續“高溫”,市場上各類培訓機構不斷涌現,催生了一個龐大的市場。但是,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與任何“高溫”背后都隱藏著“寒冷”一樣,小吃培訓存在著一些隱憂也亟待解決。
像里脊串、魷魚串等休閑小吃原料在業內有個新名詞,叫“調理食品”,就是指以農產品、畜禽和水產品等為主要原料,經前處理及配制加工后,采用速凍工藝,并在凍結狀態下(產品中心溫度在18攝氏度以下)儲存、運輸和銷售的包裝食品。傳統的銷售模式通常為:生產商——物流——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零售終端——消費者。作為零售終端的小吃攤主在購進這類食品原料時,通常沒有直接與生產商對話的資格,需要通過批發商,而中間環節所產生的運輸等費用通常占20%左右,利潤經過這幾個環節的分解到終端后,已經被分攤得比較薄了。因此,小螺號作為生產廠家,創新性地提出了一種適合小本創業者的模式:以縣為單位,招獨’家代理商,而獨‘家代理商負責該品牌代理區域內的生產銷售,代理商集生產商、批發商、配送商、零售商于一體,獨享50%~70%的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