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高發于五十歲左右的中老年人,所以也被稱為五十肩,并且女性多于男性,左側多于右側。在臨床上,由于早期肩部的不適感容易被忽視,以至延誤治療從而形成慢性疾病。有專家認為,人過了中年,人體機能逐漸走向衰退,正氣不足,容易導致筋脈失養,成為發病的基礎,肩部直接感受風寒濕等的侵襲則是造成肩周炎的外在原因,此外肩部活動量的減少可能也與發病有關。
中醫如何治療肩周炎
1、如果是服用中藥,可以選用養血榮筋丸、活血止痛散等中成藥,也可選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消腫散結的中藥熱熨、熱敷。
2、拔罐拔罐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天宗等穴位。每次選兩個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刮痧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經絡有:手臂外側的肺經、大腸經。每周可刮1~2次。
4、找正規的門診專業針灸師,進行針灸治療肩周炎,其經-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大椎、曲池、外關、腕骨等穴位。選用1~1.5寸針灸針,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膚,刺入穴位,留針20~30分鐘。每日1次。兩周為1療程。
5、理療選用超短波等高頻電磁療法,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可起到消炎、鎮痛、解痙、改善血液循環、松弛肌肉的作用。
骨質增生是一種慢性、進展性關節病變,年齡的增大、姿勢不正確、骨內靜脈瘀滯及骨內高壓、體質差、職業都可能引發骨質增生。首先,增齡是骨關節炎發病最強的危險因素。長期伏案工作者、睡眠姿勢不良、枕頭不合適者頸椎骨質增生的發病率特別高。這是由于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平衡失調,張力大的一側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勞損,并由于頸椎的部分肌肉呈持續緊張狀態,久之這些肌肉發生靜力性損傷,進而使頸椎發生退行性改變而引起骨質增生。也與頸椎關節長期受力不均,使壓力集中于關節內的某處造成應力過度而損傷關節。
以骨內靜脈瘀滯為特征的骨血流動力異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內高壓,使動靜脈壓差縮小、營養血管的血流減少、營養障礙可引起骨小梁壞死,骨細胞壞死可能是誘發關節炎的原因之一。體重增加使本來已遭磨損的退化的關節再加上重荷,當然就更容易破壞,所以骨質增生多發生于負重較大的髖、膝、跟骨、腰椎等部位。另外由于關節疼痛,患者不自覺地限制了活動而使體重增加,相互影響又加重了關節病變。
除上述以外,長期反復使用某些關節,可引起這些關節患病率的增加。如鑄造工的肘、肩關節,礦工的脊柱和膝關節,裝卸工的膝踝關節,駕駛員的肩關節,修理工和紡織工的腕關節,芭蕾舞演員的跖趾關節,長期從事刺繡、打字、伏案工作者的頸椎關節,較長時間站位工作如紡織女工、營業員、迎賓小姐、儀仗隊員的跟骨。以上這些部位因長期反復做某一個動作,使該關節經常受到磨損也是骨質增生的引發原因之一。
引發頸椎病的外因有哪些
1、直接暴力損傷
直接暴力是直接作用于受傷部位的機械力,包括作用于頭部的垂直暴力、作用于頸部的剪切力、扭轉力等作用。如交通意外時,頭部被撞擊﹔某些高速、強對抗性的運動性損傷﹔在某些公共場合,頭部被撞擊,或過度前屈、后抻側彎而被損傷等。直接暴力較小的時常引起頸部軟組織挫傷,如前縱韌帶撕裂,加速受損節段的頸椎退行性變﹔力量較大時常引起棘突、椎板和椎弓根的骨折,也可以引起椎間盤突出。損傷時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經受損癥狀和頸部疼痛,甚至會引起椎體的壓縮性骨折,造成頸椎的生理前屈消失或弧度減小。
2、間接暴力損傷
間接暴力是通過肢體傳遞,作用于頸椎的不同部位,其引起的頸椎病也有所不同。最易引起的問題就是頸椎不穩,加速受損節段頸椎的退行性變。由于頸椎局部軟組織損傷,如未能及時處理,久之就會引起椎體后緣骨質增生,構成對神經或脊髓的壓迫和刺激。
3、慢性損傷
慢性損傷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范圍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的大值時的各種超限活動所引起的損傷。這有別于急性損傷,而是一種長期的超負荷。
①睡眠姿勢不良,主要是枕頭過高,致使頸部肌肉和關節平衡失調,加速了頸椎退行性變過程。
②日常生活習慣不良,如長時間玩麻將,長時間看電視,尤其是躺在場上高枕而臥等,都是不良的生活習慣,使頸部肌肉韌帶組織超負荷,引起勞損,使頸椎加速退行性變。
③工作姿勢不良,如從事計算機、顯微鏡、雕刻、刺繡等需要長時間低頭工作的人員。在頸部屈曲狀態下,頸椎間盤壓力大大高于正常體位,極易加速頸椎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和頸部軟組織的勞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