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得了風濕怎么辦?
風濕熱是一種累及多系統的炎癥性疾病。大多數人都認為中老年群體是犯病的高發群體,其實幼兒風濕也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風濕熱的初發與再發多與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密切相關。因此,平時多鍛煉,注意保暖,也要注意干燥。那么,兒童患了風濕熱怎么辦?下面是婁氏骨病療法專家給出的詳細介紹。
一、根據病情臥床休息及控制活動量 在急性期宜臥床休息,一般至臨床癥狀消失,血沉近于正常,可逐漸起床活動。但恢復期也應限制活動量,一般無
明顯心臟癥狀者約一個月,心臟受累但不擴大者2-3月,有心臟擴大或伴有心力衰竭者約需5~6月方可逐漸恢復正常活動。
二、飲食 應給容易消化,富于蛋白質,糖類及維生素C的飲食。重癥病例可額外供給維生素B:及維生素C。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可適當地限制鹽及水分的攝入。為防止胃部膨脹壓迫心臟而增加心臟負荷,可采取少量多餐。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兒亦應適當限鹽。
三、控制感染 原來的感染灶炎癥尚未完全消退者,應用青霉素40~80萬單位/日,肌肉注射,進行徹底治療。一般應用2周,亦可根據病情及咽拭子培養持續陽性適當延長,有人主張可用至6周。如不能應用青霉素時,也可考慮用紅霉素,劑量一般為30毫克/公斤/日,分3~4次口服。
四、抗風濕藥物的應用 常用的有水楊酸制劑,對控制一般急性癥狀有明顯效果。
類風濕關節炎
該病是慢性關節炎最常見的類型之一。與遺傳、細菌及病毒感染、環境因素包括吸煙有關??砂l生在任何年齡,但40~60歲女性更多見。美國風濕病學會1987年修訂的類風濕關節炎分類標準的診斷條件(≥4條可以確診):
(1)晨僵至少持續1小時(≥6周)。
(2)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受累(≥6周)。
(3)手關節(腕、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受累(≥6周)。
(4)對稱性關節炎(≥6周)。
(5)有類風濕皮下結節。
(6)手部關節X線片改變(表現為關節及其鄰近骨質疏松或明顯的脫鈣現象,關節間隙的狹窄)。
(7)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32)。
強直性脊柱炎
青年男性多發,有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以中軸關節如骶髂及脊柱關節受累為主,也可出現外周關節受累,但多表現為下肢大關節,為非對稱性的腫脹和疼痛,并常伴有棘突、大轉子、跟腱、脊肋關節等肌腱和韌帶附著點疼痛。病變嚴重時可出現脊柱僵直,頸椎、腰椎、胸椎活動受限,出現“駝背”,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關節外表現多為虹膜睫狀體炎、心臟傳導阻滯障礙及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等。X線片可見骶髂關節侵襲、破壞或融合。90%以上患者出現HLA-B27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