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近年來的種田實踐,劉應文發現籌集種糧所需要的資金、人才、農資原料、農藝技術以及生產工具機械化等要素都不太困難,但糧食安全特別是質量安全問題卻并沒有很好地解決。
稻米種植加工過程中無法回避農田高度分割、糧農高度分散以及收儲加工高度混雜等問題。糧農種什么品種?怎么種?什么時候種?以什么方式種?完全是糧農自主決定的自由種植行為。這樣一來,糧食品種繁雜、農資選用隨意、種植管理無序,質量標識、責任追溯等糧食生產中的任何一個階段出現了問題,都不能保障是全程“放心糧”生產。
劉應文希望能將新型“放心糧”經營模式從源頭開始全面推行。監利是全國水稻大縣,現階段已形成了相當數量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劉應文依托一些經營著100畝以上農田的糧農主體,探索出了局部“放心糧”生產經營模式。目前建有150畝核心展示區,以及1125畝示范種植區基地,除了雜交稻外,還開展了稻蝦共作種養模式,再生稻、黑秈稻、野生稻、常規優質稻等特色種植。
基地從分解糧食采購訂單出發,通過統一糧食種植品種、統一農資聯購分供、統一種植技術指導,來跟蹤和標識水稻生產種植全過程。同時實施糧食“不落地”收割烘干,以100畝產糧50噸為一個獨立的分隔收儲和加工批次,來保全前面的跟蹤標識。
從田間到餐桌的“放心糧”生產全過程,嚴格貫徹“合格、合規、溯源”三準則。即用于糧食種植生產的所有原材料全部達到或高于國家標準。保證糧食種植生產采用的農藝、工藝、管理流程,全部符合國家、行業、企業的相關規范規定。所有參與糧食生產的各行為主體(包括農資商、糧農、倉儲加工商、糧食經銷商等)的質量責任得到標識,并始終保全這些標識和能夠溯源追中國土工格柵網:http://www.tugonggezha.ieyou.net/ 責。
劉應文的種糧實踐證明,這種糧食訂單分解和水稻標識經營模式,成功解決了糧農買農資難和賣糧難的“兩難”問題,并形成特定品種穩定數量和質量的糧食生產供應,最終為餐桌提供“放心糧”。
劉應文認為,讓消費者親眼看到“放心糧”生產,比生產者自己說100遍管用。現在的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二維碼掃描技術,可以方便消費者清楚地“看到”生產過程各環節關鍵片段的記錄。
劉應文說,目前他已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老農民”公司聯手,線上線下規模化訂單銷售“放心糧”產品,期望農產品優質優價能充分體現出來。
劉應文說,今年要繼續把“放心糧”經營模式真正按消費者期望的方向做實落地,畢竟,消費者的最終認可,才是新型“放心糧”經營模式真正深入人心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