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播種情況看,種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呈現出總播持平略增、糧播略減、經濟作物和青貯玉米增加的趨勢。全區大部農區墑情較好,大部分農作物苗情較好。據6月1日農情統計,全區農作物已出苗7435萬畝,一類苗占73.79%、二類苗占20.52%,一二類苗所占比例與上年持平。其中,小麥出苗811萬畝,一二類苗占94.33%;玉米出苗4975萬畝,一二類苗占95.24%。總體上看,苗情長勢好于往年。
專家分析,今年我區春耕生產總體形勢良好,由于去年冬季降雪偏大,封凍前土壤底墑較好,對春播有利。與歷年同期相比,一類墑面積增加了29個百分點,二類墑面積增加了6個百分點,三類墑面積減少了35個百分點。同時,各級各地農業科技人員加大培訓力度,去冬今春共培訓農民195萬人次,發放各類技術資料213萬份(冊),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科技人員還開展蹲點聯創活動,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春播期間,各類農資均可滿足農業生產需求,加之農資價格下跌,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漲,春耕生產進展順利。
在自主自愿的前提下,各級各地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通過“提、壓、轉”三措并舉,調整優化玉米種植結構,適當壓減了玉米非優勢種植區面積,引導籽粒玉米轉青貯、改飼草,促進玉米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全區糧飼兼用型青貯玉米播種面積同比增加321萬畝;通過“東、中、西”三區布局,穩定擴大了大豆種植面積,在東北優勢區重點恢復大豆種植,打造綠色有機生態品牌,提高種植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大豆種植面積同比增加59萬畝;在中東部適宜區,重點推廣玉米大豆輪作、馬鈴薯大豆輪作,在中西部種植區推廣大豆與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瓜菜作物的間套作,重點發展食用豆和功能性豆類,擴大高蛋白食用大豆種植面積;通過“三薯”協同推進,促進馬鈴薯產業提質增效。結合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項目,實現我區馬鈴薯脫毒種薯、鮮食薯、加工中國殺螨劑網:http://www.shaji.ieyou.net/ 專用薯協同發展,馬鈴薯種植面積增加42.14萬畝,同時推廣馬鈴薯早熟品種和優質專用加工品種,提高種植效益,實現加工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