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交易管理系統
3. 1 電子秤數據傳輸與解析
電子秤與交易管理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采用基于多線程的socket 通信技術,電子秤信息管理系統作為socket 的服務器端,電子秤作為客戶端。這種通信方式下,每臺電子秤被分配唯一的IP,并與秤號相關聯。多臺電子秤同時連接到交易管理系統時,通過多線程的方式建立連接,采取并行的方式實現實時通信,保證多臺電子秤的真實稱量數據互不*。通信數據包括2部分,一是交易管理系統向電子秤下發的信息,另一部分是電子秤上傳交易數據。交易管理系統每天定時向電子秤下發信息,在下發操作開始之前,所有電子秤開機進入初始化狀態,等待接收數據。管理員在交易管理系統選擇待更新的電子秤IP,在連接成功后將更新文件下發至目標電子秤。電子秤成功接收并覆蓋原文件后,向交易管理系統返回成功信息,至此,電子秤數據更新完成。其流程如圖4a所示。
在電子秤上傳交易數據階段,當有任意一臺電子秤與管理系統通信時,即可以建立連接并進行通信,啟動接收程序,同時系統通過數據處理線程對所接收到的數據進行解析存儲等操作。服務器接收數據包括社區菜店編號、產品名稱、交易單價、交易質量、交易總價、交易時間、傳輸狀態等信息,字段間由逗號分隔,在進行系統解析時,按照已規定的數據格式對數據進行拆分、解析、存儲操作。其流程如圖4b所示。
社區菜店所售農產品的生產、物流等信息通過課題組前期研發的生產管理系統、物流配送管理系統等采集。到達社區菜店待銷售的每批產品均有批次號,在參照已有編碼并結合實際需求的基礎上,確定批次號由生產企業所在郵政編碼、生產企業下屬基地流水編碼、產品編碼和生產日期編碼組成。在每天銷售開始之前,將批次號連同PLU信息通過管理系統下發給電子秤,這些信息保存在電子秤的內部存儲器當中。在交易時,電子秤根據所選擇產品名稱調用批次號,獲取產地、運輸信息,并將這些信息與當前交易信息融合,生成追溯碼,同時將追溯碼與批次號關聯,最終通過追溯碼即可追溯出生產、物流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