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島城開出兩家所謂的機器人餐廳,機器人服務員能送餐,還能自動避讓客人和桌椅。在吸引大量眼球之后,其中有一家目前已閉門歇業,而另外一家的機器人也退至幕后。在這背后,除了機器人技術尚未成熟,發展及應用的更大問題在于對人與機器人關系的誤解。業內人士稱,目前所謂的機器人餐廳眼球經濟,作為營銷手段可以,但真將其作為服務員則難以盈利。
機器人餐廳閉門兩月
“已經關門兩個多月了,可能是因為生意不太好。”昨日,四方悅薈五樓一家機器人餐飲店工作人員說。這家店去年7月開業時曾引起不小的轟動,而如今已是大門緊鎖,門口張貼的告示顯示:因內部調整、歇業。當時,作為島城引入機器人服務員的餐廳,一時間客流如織,生意較好。
該餐飲店嶗山分店工作人員說,四方店改成韓國料理,店內將不會出現機器人服務員。悅薈廣場的一名經理稱,該店關門是內部調整決定,嶗山和李滄店也將改為韓餐。業內人士稱,該店主營中式傳統火鍋,在最初的機器人噓頭之后,客流增加很快,但隨后客流量快速減少。
對于機器人服務,多數曾體驗過的市民稱,一開始是比較新鮮的“能簡單解釋產品并送餐”,但后來卻發現機器人較為“笨拙”。曾去就餐的魏女士回憶說,機器人只能沿著既定軌道行走,還不時發生故障,人們從身邊過還要躲閃,不然上菜容易灑落。“一開始新鮮,后來就感覺沒意思了。”魏女士說。
機器人餐廳曾經大火
從去年開始,全國有多個城市都出現機器人餐廳:在人工成本的壓力下,類似這樣的餐飲機器人將更好地解決人工問題。不過,這些機器人多數只能做一些簡單程序,比如在固定路線上送餐,播報固定食譜等。
“和最初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島城某連鎖餐飲店負責人孫偉強說,餐飲行業最初的設想是讓機器人代替服務員。他說,目前雇個傳統服務員每個月就得付近三四千元左右的工資,還要辦理交納各種社會保險等,花費不少。此外,平時休息,或生病請假也得耽誤時間,影響生意。而買臺送餐機器人花費也就四萬元,中午顧客多時,機器人就上陣幫忙,不用休息、連續工作、效率高,這對于一般餐飲經營者來說是一舉多得。“但現在看來,機器人服務員成為了一種宣傳噱頭。”孫偉強說。
多位餐飲業內人士也表示,在最初的噱頭過后,都面臨著成本的回收難題,不少機器人店面經營的并不好,隨后便出現了的機器人下崗的情況。
做菜機器人性能欠完善
在我市一家餐廳內,也出現過能炒菜的機器人,不過沒過多久就下崗了。專家認為,其實炒菜機器人下崗是早晚的事。“說白了是不能炒出人間煙火味,利用同樣的食材、作料、流程、餐具,廚師能做出不同味道的菜,這是特色,但機器人不夠‘人性’。”孫偉強說。
青島餐飲協會相關工人員魏女士說,針對目前機器人餐廳的問題,其實是這些運營者理解上的錯誤,首先,其本身的性能尚不完善,存在不少局限性。更重要的是,機器人很大程度上只是作為餐廳的一個噱頭而存在的,短時間或許還能吸引部分眼球,長遠來看無法從根本上提高餐廳的整體水平。“餐廳競爭力的核心內容,一是菜品特色,二是服務質量,這才是重點。”魏女士說,隨著科技發展和工業4.0的到來,機器人技術會在摸索的過程中不斷改進,最終可能代替高昂的人力服務消費者。
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許多高科技產品走進了人們的生活。這其中就包括智能餐廳機器人。5月19日,記者來到江蘇昆山的一家機器人餐廳,對其的經營現狀進行了調查了解。店主王永良稱,這些機器人已經為他的餐廳節省了50萬元的人力成本。
解說位于昆山人民路上的天外客機器人主題餐廳,于2014年夏天正式對外營業,也是全國機器人餐廳。當天臨近中午,記者來到餐廳里時,餐廳里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熱鬧。
同期聲機器人餐廳負責人 王永良 平均的一個客流量在一百到兩百桌左右。(那主要集中在什么時候呢,好像現在沒有看到這么多嗎?)是,我們目前是在周六和周日,平均在十一點到一點半之間。
解說王永良告訴記者,目前餐廳的實際營業面積是250平方米,店內配置了6臺送菜機器人,3臺廚師機器人以及6名管理現場操作人員。
同期聲機器人餐廳負責人 王永良 目前機器人配置是這樣子的,我們一臺機器人售價是五萬五(千元)左右,然后相當于一個 一點半個人的成本。但是我們機器人壽命時間很長,一般用到五到八年左右。(那像我們這些機器人肯定也需要一定的維護的,那正常的情況下,機器人維護的費用是多少呢)是,我們目前的維護費用是一到兩千元左右。
解說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該餐廳因改用機器人當服務員,一年下來人力成本節省了50萬元的人力成本。那這筆賬到底是怎么算出來的呢?
同期聲機器人餐廳負責人 王永良 正常情況下,我們一個店的工作人員是在10到12名左右。那我們店現在是6名,我們目前店人員的(年)薪資是在兩萬五(千元)左右,如果是以10到12名的標準的話,應該是在四萬到四萬二(千元)的標準左右。然后以一個月去計算,差不多在兩萬到兩萬五之間,那一年下來差不多要三十到四十萬左右,甚至是更高。
解說王永良說,在薪資方面已經節省了一半,再加上其他一些各種消耗,費用就差不多有50萬元了。
解說在采訪的最后,王永良介紹到,目前餐廳主要針對的消費群體還是以兒童為主。3至15歲的兒童,好奇心大,容易對這些新奇的事物感興趣,所以他們設計的一系列食品均以兒童餐為主,同時還會兼顧銷售一些兒童玩具。
機器人服務員,能提高餐飲店短期的興奮度和炒作熱度,現在國內的很多餐廳都在引進機器人服務員來吸引顧客的好奇心和眼球,用機器人服務員來代替人力,也能節省費用,對餐廳老板可謂是一舉兩得。
機器人做餐廳服務員,應該說是一種創新,至少說明經營者具備競爭的前瞻性。使用機器人服務員有以下幾個好處:
一是能吸引顧客,就當是一種風景,讓人們懷著好奇心繞有興趣邊就餐邊欣賞,給消費者營造一個新鮮的就餐環境;
二是降低了成本,每年一二萬元的成本,比一名服務員劃算的多,而且能“不知疲倦”地連續工作;
三是設計好的程序,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應服務態度引起的不必要糾紛。這是用機器人的一個特別大的好處是。機器人服務員不會因為顧客是熟悉的人或重要人物而搞特權,不會特別周到殷勤服務,也不會因為你是平常顧客而冷眼漠然,更不會在工作中偷懶,只會任勞任怨不知疲倦地為老板服務。
就目前機器人服務員的使用情況,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由機器人服務人類,必然會成為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
去餐廳吃飯,上菜的服務員竟是一個虎頭虎腦的機器人,是不是以為自己在看科幻大片?事實上,這樣的情景就發生在神農太陽城的天外客機器人餐廳。
何謂機器人餐廳?它里面又有哪些奧妙?8月22日,記者前往一探究竟。
【體驗】機器人送餐:憨態可掬
在神農太陽城三樓,各式各樣的餐館琳瑯滿目。這家開業不久的天外客機器人餐廳就藏身其中。
炫酷的光劍、穿著盔甲的大黃蜂模型、銀河天際的墻面裝飾……走進餐廳,一種科幻大片的既視感迎面而來。店內,一白一籃兩個機器人正忙著給客人們送餐。
“你好,想吃點什么。”說話的是餐廳營業員,不過,她可不是機器人,她告訴記者,餐廳機器人暫時只能負責送餐,收銀點餐則由人工完成。
點完餐不久,一個端著盤子的白色機器人走到我們面前:“顧客,您點的餐已送到,請您取餐。如果沒有別的問題,請摸摸我的頭,祝您用餐愉快。”
看著機器人這副憨憨的模樣,旁邊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忍不住想摸一摸,沒想到,機器人卻發出聲音:“顧客,你好,您擋住我的路了。”逗趣的模樣讓周圍人忍俊不禁。
產品關鍵詞: 武漢娛樂活動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