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被稱為“樹上蔬菜”,是香椿樹的嫩芽。每年春季谷雨前后,香椿發的嫩芽可做成各種菜肴。它不僅營養豐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香椿葉厚芽嫩,綠葉紅邊,猶如瑪瑙、翡翠,香味濃郁,營養之豐富遠高于其它蔬菜,為宴賓之名貴佳肴。
形態特征:
香椿是多年生的落葉喬木,樹木可高達10多米。葉互生,為偶數羽狀復葉,小葉6—10對,葉痕大,長40厘米,寬24厘米,小葉長橢圓形,葉端銳尖,長10—12厘米,寬4厘米,幼葉紫紅色,成年葉綠色,葉背紅棕色,輕披蠟質,略有澀味,葉柄紅色。復聚傘花序,下垂,兩性花,白色,有香味,花小,鐘狀,子房圓錐形,5室,每室有胚珠3枚,花柱比子房短,朔果,狹橢圓形或近卵形,長2厘米左右,成熟后呈紅褐色,果皮革質,開裂成鐘形。6月開花,10—11月果實成熟。種子橢圓形,上有木質長翅,種粒小,發芽率低,含油量高,油可食用。
播種
預先將育苗盤洗刷干凈,底層鋪放一層白紙,白紙上平攤一層厚約2.5cm的濕珍珠巖(珍珠巖與水量體積比為2:1)、然后將已催好芽的香椿種子均勻撒播于基質上,播種量為240g/m2,播后種子上再覆蓋厚約1.5cm左右的珍珠巖,覆蓋后立即噴水,噴水量為覆蓋層珍珠巖體積的1/2,也可直接噴珍珠巖,再覆蓋。
噴霧管理播后5d,種芽即伸出基質;10d后,香椿種芽下胚軸長達8~9cm,粗約1.0mm,根長6cm左右。在此期間應定時噴霧,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始終在80%左右,加快種芽生長,促進品質柔嫩。
香椿樹干通直,樹冠開闊,枝葉濃密,嫩葉紅艷,常用作庭蔭樹、行道樹,園林中配置于疏林,作上層滑干樹種,其下栽以耐陰花木。香椿是華北、華東、華中低山丘陵或平原地區土層肥厚的重要用材樹種,'四旁'綠化樹種。
我國民間自古就有'食用香椿,不染雜病'之說。中醫認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它的味道芳香,能起到醒脾、開胃的作用。香椿還是治療糖尿病的良藥。現代營養學研究也發現,香椿有抗氧化作用,具有很強的抗癌效果。
香椿在吃法上有很多,炒、拌、蒸、熗都可以。典型的菜肴如湖南的'香椿苗煎蛋'、北 香椿苗菜品方的'香椿拌豆腐'、四川的'椿芽炒雞絲'等。至于陜西的'炸香椿魚',更是負有盛名的傳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