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壓推桿可根據壓腿者的身高來調節把桿的高度,調節區間在80cm-120cm之間,可完美滿足不同應用者的使用需求。
落地固定式舞蹈把桿升降桿的為電鍍鋼管,直徑在3.2cm左右,底座材質為鑄鐵,直徑4.8cm左右,調節高度在70cm-120cm左右(存在±2cm誤差區間屬正常)。而壁掛式舞蹈把桿升降桿和底座材質、直徑與落地固定式舞蹈把桿相同,主力法蘭在緊貼地面情況下,調節高度(含桿)在67cm-102cm左右(存在±2cm誤差區間),桿到墻面距離則在30cm左右。
很多舞蹈把桿的桿看起來雖然紋理整齊好看,實際上采用的卻是木屑和下腳料加工合成的,長期使用易開裂、變形。而奧成舞蹈把桿的桿采用的是內含錳鋼鋼芯的水曲柳原木,內里鋼芯直徑2.2cm左右,大大增強了把桿的強度、彈性、穩定性,而水曲柳把桿的直徑在5.5cm左右,質地緊實,經久耐用。據測量,奧成把桿每米的重量達到10公斤,真材實料,能夠經得起歲月考驗。
舞蹈桿把桿兒童固定式把桿舞蹈房的設計制作 材料:鋼管或鐵管、角鐵、固定件。單層把桿的安裝除了在排鏡面不安裝外,其余三面墻上均應安裝。把桿的長度應視墻的長度而定,靠門、鏡子處的把桿兩邊應留出半米為宜,高度則應以兒童的平均身高的胸部高度為準。 制作及安裝:取長32厘米、寬12厘米、厚度為1厘米的鋼板一塊,打出墻面固定孔和角鐵固定孔后,再用兩條分別為平支撐約17厘米、斜支撐35厘米的角鐵形成三角支撐與鋼板焊接固定,形成一個固定支撐架,把這一固定支撐架固定在墻上,然后在支撐架的頭部置放鋼管進行焊接,每個固定架以桿長3米一個固定架為準(圖6—1),然后安裝、打磨、油漆至完成(整體安裝圖)。 注意:每根把桿的兩端應向下彎曲成圓弧狀,防止兒童碰撞受到傷害,保證把桿光滑舒適。設計安裝時應留出門和通道處的空隙。 把桿訓練與其他版塊訓練之間的關系 1.把桿訓練是地面訓練的延續 地面訓練是訓練舞者身體基本肌肉的意識,讓學生形成“開”、“繃”、“直”、“立”的基本規范形態,再以解決軟開度為基礎的訓練。把桿的訓練目的則是地面訓練的延續性訓練,在地面訓練對身體基礎的肌肉意識之上,培養出肌肉的控制能力,提高腿肌的“開、繃、直、立”和柔韌的能力,解決學生基本身體素質能力,并加強舞者應掌握的節奏性。 2.把桿訓練是中間訓練的基礎 從對基本功把桿訓練目的的分析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把桿訓練的目的實質上就是在為中間訓練打基礎,把桿上的小踢腿是為中間小跳做準備,單腿蹲的訓練是為中跳做準備,大踢腿是為大跳做準備。通過把桿訓練的幫助可以減輕動作過程中身體的一些負擔,使軀干和穩定性得到嚴格、規范的訓練,以重心為關鍵,柔韌性為基礎,力量訓練為核心,配合上靈活性和協調能力,使得中間訓練能更輕松地完成。 然而中間訓練則是把桿上訓練發展而來的,在各種組合中,通過優美的身體肢態練習,進一步提高腿部肌肉的“開”,屈伸以及重心移動和穩定性的把握,從而更好地進行中間的訓練,才能更輕松自如的完成中間的能力訓練,達到基本功的一個訓練目的。
(1)軀于的訓練
正確的軀干姿態是學習舞蹈的基礎,受過訓練的人體軀干,可以表現各種優美的舞蹈。軀干的訓練主要是讓幼兒從小習慣于背、腹和臀部肌肉的收緊和提起,軀干的訓練對幼兒在表演舞蹈時要做的動作如跳躍、旋轉、控制緩慢的動作,以及靈活、平穩等都有很大幫助。
訓練軀干姿態時可采用抒情平穩的音樂,如;音樂《綠色的祖國》(鄭律成曲,謝君麗配伴奏。)
(2)腳尖點地訓練
點地練習主要訓練幼兒的腳背、踝及腿部肌肉的控制力量以及不同方向的點地方法。
動作要領如下:
1雙手輕輕放在把桿上、收腹挺胸、雙眼平視,兩腳并攏小八字站立。
2一腳向前(側、后)點地,繃腳面,兩腿繃直,重心在支撐腿上。
3收腳還原時,腳掌緊貼地面收回,保持身體正直,胯部要正。
4易出現錯誤:點地時繃腳不充分,兩腿易屈膝,重心不穩,易出胯撅臀。
腳尖點地訓練可采用的音樂,如:音樂《春天來了》(甄榮光曲,謝君麗伴奏)。
(3)蹲姿訓練
蹲姿主要訓練幼兒腿部力量,拉長小腿肌腱及跟腱的彈性、柔韌性。
其動作要領如下:
1先面對把桿,雙腳站小八字,準備一兩個小節。雙手從準備姿勢平穩地放到把桿上。上身保持正直,挺胸收腹、收臂。
2兩腿慢慢屈膝半蹲,下蹲時有被壓迫下蹲的感覺。
3兩腿慢慢直立還原,直立時有往上頂的感覺。
4易出現錯誤;蹲與起之間動作要連貫,力量要勻衡。 蹲姿訓練可采用的音樂,如:音樂《牧童之歌》哈薩克族民歌,石夫編曲,謝君麗配伴奏。
(4)壓腳跟訓練
主要練習幼兒小腿肌肉和踝關節力量及柔韌性。
動作要領如下:
產品關鍵詞: 舞蹈把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