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學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屬常綠喬木。樹冠廣卵形,小枝扁平,排列成1個平面。葉小,鱗片狀,緊貼小枝上,呈交叉對生排列,葉背中部具腺槽。雌雄同株,花單性。雄球花黃色,由交互對生的小孢子葉組成,每個小孢子葉生有3個花粉囊,珠鱗和苞鱗完全愈合。球果當年成熟,種鱗木質化,開裂,種子不具翅或有棱脊。
側柏為中國特產,除青海、新疆外,全國均有分布。壽命很長,常有百年和數百年以上的古樹。已被選為北京市的市樹。
側柏耐旱,常為陽坡造林樹種,也是常見的庭園綠化樹種,木材可供建筑和家具等用材,葉和枝入藥,可收斂止血、利尿健胃、解毒散瘀;種子有安神、滋補強壯之效。
喜光,幼時稍耐蔭,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中性、石灰性和輕鹽堿土壤中均可生長。耐干旱瘠薄,萌芽能力強,耐寒力中等,在山東只分布于海拔900m以下,以海拔400m以下者生長良好。抗風能力較弱。
側柏為溫帶陽性樹種,栽培、野生均有。喜生于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鈣質土壤耐寒、耐旱、抗鹽堿,在平地或懸崖峭壁上都能生長;在干燥、貧脊的山地上,生長緩慢,植株細弱。淺根性,但側根發達,萌芽性強、耐修剪、壽命長,抗煙塵,抗二氧化硫、氯化氫等有害氣體,分布廣,為中國應用最普遍的觀賞樹木之一。
病原菌為側柏綠膠杯菌(Chloroscypha platycladus sp.nov.)。子囊盤單一或聚集在枯死鱗葉或細枝表面。有短柄或無柄,黑色漏斗狀,吸水后膨大呈盤狀或杯狀,橄欖綠色。子囊盤直徑0.21~0.46mm。子實層由粘狀膠質組成。子囊圓筒形到棍棒形,80~129μm×10~15μm,內含8枚子囊孢子。子囊頂端微孔,用染色劑染色無藍色反應。側絲絲狀,透明、端部略膨大,有時有分枝,78~120μm。子囊孢子單胞,多為單列,成熟時透明,橢圓形或球形,13~18μm×8~15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