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剛剛發布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取消和推遲煤電建設項目1.5億千瓦以上。到2020年,全國煤電裝機規模力爭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
力爭淘汰火電落后產能2000萬千瓦以上。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00克標煤/千瓦時,現役燃煤發電機組經改造平均供電煤耗低于310克標煤/千瓦時。
煤電裝機規模從“十二五”末的9億到“十三五”的11億,量增加了2個億,是所有發電結構里面大的。
為什么煤電“十三五”裝機規模控制在11億預計“十三五”用電需求是6.8到7.2萬億,且考慮了電力建設適度超前
全國用電增速從2011年的12%下降到2015年的0.96%,幅度下降很大。預計“十三五”用電需求是6.8到7.2萬億的空間,這里面也考慮了電力建設適度超前的原則。
黃學農指出,目前各個地方規劃建設的煤電項目仍然較多,煤電的潛在風險很突出。所以規劃中提出了“力爭控制在11億”,這還是要有政策措施來實施才能實現。
煤電潛在的過剩風險逐步顯現。目前,全國電力需求增速在逐步放緩。火電利用小時從2013年的5021小時到2015年降到4329小時,下降幅度很大,今年預期在4000小時左右,預期“十三五”后期仍將進一步降低。目前各個地方規劃建設的煤電項目仍然較多,煤電的潛在風險很突出。
煤電過剩有多嚴重2020年煤電合理規模均顯著低于10.4-11億千瓦的行業預測值
由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參與制作的《中國煤電產能過剩及投資泡沫研究》報告2015年11月18日在北京發布。
2016年,全國煤炭去產能任務已基本完成,煤炭市場供需實現了基本平衡。實踐證明,煤炭市場價格過低有悖于價值規律,不利于行業發展;價格過高,也不利于行業發展;價格短期過快上漲,不利于市場平穩運行。對此,煤炭企業要引起高度重視,著力穩定煤炭價格,把價格穩定在550~600元/噸左右,維護行業平穩運行。”2017年度全國煤炭交易會近日在河北召開,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在會上做出上述表示。
王顯政指出,針對煤炭行業嚴峻的困難形勢,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煤炭行業平穩運行的意見》和《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與脫困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從企業層面,煤炭企業認真貫徹落實去產能與脫困發展政策措施,從理念、認識到具體行動,都發生了較大轉變,主動適應市場形勢,認真執行減量化生產,落實煤礦276個工作日制度,主動淘汰落后產能,關閉退出煤礦,特別是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加大了退出力度,對穩定生產、穩定市場、穩定價格,構建公平有序競爭的煤炭市場體系,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王顯政強調,在看到煤炭行業取得成績和效果的同時,必須看到煤炭消費總量繼續回落,行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然突出,控總量、穩煤價的任務依然艱巨。一是全國煤炭消費總量持續回落的態勢并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二是多因素疊加促成煤炭市場價格理性回歸,要著力把價格穩定在合理區間。據統計,受煤炭產能退出、減量化生產等多重因素影響,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由年初的370元/噸緩慢回升,到9月中旬達到了550元/噸,“要把價格穩定在550~600元/噸左右,維護行業平穩運行”。
昨日,云煤能源發布公告稱,“由于鋼鐵和焦化行業持續疲軟、產能嚴重過剩”,若維持現有主營業務,公司之后繼續虧損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云煤能源將逐步退出煤化工業務并轉型。
一直以來,云煤能源的主營業務主要以煤炭為原材料生產焦炭,利用生產焦炭產生的焦爐煤氣制造煤氣或甲醇,并對生產焦炭的副產品進行深加工,生產化工產品。其中、煤焦化和煤炭采掘貿易板塊為公司貢獻了絕大部分營收。
不過近年來,煤焦市場形勢不容樂觀,云煤能源的煤焦化板塊營收也連年下降,從2013年的61億元降到了2015年的33億元。同時,公司在2015年出現了6.9億元的巨虧,今年上半年仍虧損3400萬元,面臨“戴帽”壓力。
置出巨虧的昆明焦化制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焦制氣),成為云煤能源剝離煤化工資產的一步。作為昆明市一的煤氣供應商,昆焦制氣曾一直是云煤能源的“現金奶牛”。不過近年來,昆明大力推進天然氣置換工作,昆焦制氣廠陷入虧損境地,去年巨虧3.1億,成為上市公司虧損的主要“包袱”。
“昆焦實際上已經停止了供氣,今年還將面臨大幅的資產減值和虧損。因此先將其置換出去是公司扭虧的首要任務。”一位云煤能源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通過此次資產置換,公司將力圖確保今年盈利,避免被“ST”的局面。
“公司的轉型戰略,早在此次置換前就已經確定了。”該人士透露,公司主營業務的轉型經過了管理層長久的探討,并非“心血來潮”。在煤化工行業中,總是要面臨周期性的問題。此外,近年來焦化產能嚴重過剩、全行業虧損的慘淡也是公司轉型的重要動力。
實際上,主業不振的云煤能源,轉型并非沒有先兆。早在2014年時,云煤能源就擬定增22億元收購管道公司,大力推廣向物流服務商的轉型。此后,公司又陸續投入上億元,涉足清潔能源、房地產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