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源針對于PP、PE、PET混合粉碎料,可以將其先放入水池中,由于PET的密度大,其相對密度在1.30--1.38,則PET將會下沉。然后,開始向池中倒入酒精,中和水的密度,將密度調到0.91,看到水中的PE下沉時,則已調好。
利用密度法來分離PP、PE、PET混合物。
PP的密度在0.89--0.91,PE的密度在0.91---0.965,PET密度在1.30---1.38。
再生料是指利用廢棄的塑料制品,經分選、清洗、造粒等工序處理后得到的再生材料。由于材料在多次熱加工以及先前制品的使用過程中經歷了熱老化、光老化及氧化等過程,其物理機械性能較全新材料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此外由于再生塑料的來源不穩定,回收制品的品質不一,某些回收塑料制品還可能經過印刷、電鍍等處理,因此其質量穩定性較差,這些因素都限制了再生料的應用領域,使其很難應用于檔次較高的產品。
聚乙烯再生料是塑料再生料中產量的品種之一,對聚乙烯再生料的改性和加工利用,國內外己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雖然己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仍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再生料的力學性能不如新料,在使用時往往需要和大量新料共混,很難單獨用再生料或大量再生料生產品質要求較高的產品。
(2)對再生料改性研究多集中在木塑材料和建筑材料方面,對聚乙烯再生料吹塑改性生產地膜的研究較少,缺少合適的改性劑。
(3)缺乏完善、系統的再生料吹膜工藝路線。
1.1目測配色
一個有經驗的配色人員,在配色之前,必須對他所需要的著色劑有比較清晰的概念。要掌握著色劑混用著色的一般規律,還應對所用的著色劑的性能,如色調、色光、遷移性、耐熱性、耐候性、化學穩定性等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同時積累有代表性的各種塑料著色樣品和配色。
在找到適合的著色劑配方之前,必須進行大量的試驗,并對同一顏色進行反復地調色,直到獲得所需要求的顏色為止。顯然,目測配色法是一種試湊方法,不是很科學。由于此方法較為簡單實用,至今仍被廣泛采用。但此種方法很費時間,要求操作人員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否則將很難操作。
1.2儀器配色
儀器配色法是在目測配色法的基礎上引申出來的。此法采用分光光度計和其他測量儀器代替人眼和大腦的功能。色彩比例的試湊過程是通過計算機模擬進行的,而不需要對塑料進行著色的實際混合。操作人員只需要測量反射率,即它的標準值,并選擇用于配色的顏料即可。通過調整配色顏料的濃度,使該測量系統與標準的換算值一致。如果操作人員選擇的顏料合理,該系統將以質量分數的形式輸出一個配方,然后再將百分比配方轉換成質量配比。
如果(定性)知道樣品所用的是何種配方的著色劑,計算機可以很方便地算出該配方中各種顏(染)料的實際用量。但往往不知道樣品使用的著色劑的配方,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采用樣品的色度坐標來配色。有許多分析的和經驗的關系,用來選擇適當著色劑配方,并確定應用于每種配方的濃度。這些關系的建立需要進行大量的計算。采用計算機可使整個顏色配色過程的時間縮短到十幾分鐘。
一種顏色可以由含有不同顏料的幾個配方配出。這些配方的性能特點和成份互不相同。可以用配色儀器和計算機得出一種顏色的多種配方,供配色的操作人員選擇,看看到底是用少量昂貴的有機顏料經濟,還是用大量廉價的無機顏料合算,使人們有較大的選擇范圍。
另外,熒光材料的儀器配色和目測配色都很困難,這是因為熒光是一個新的變量,兩個試樣在不同的光源下比較時,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不僅光源會影響對試樣的觀察,入射光與觀察位置間的角度也會影響對試樣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