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育苗
一、 采種
在優良品種或類型的林分中,選擇樹冠整齊、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單株產量高、生長在陽坡的壯齡植株做為采種母樹。l0~l1月當果皮由青色轉變為赤褐色時,即可采收。采集后堆放陰濕處,蓋上草。待果皮軟化后取出種子,通過果選和粒選岳,混砂貯藏或干藏。種子發芽率在 80%以上。
二 、播種
育苗種子粒大,每千克 320—380粒,每畝播種50~60公斤。可冬播,也可春播。選向陽、排水良好的肥沃沙土圃地,深耕施肥細致整地。 薦播,2~3月在整好的圃地上按行距20~30厘米、株距10~l5厘米點播,覆土3~4厘米,播后約1個月左右發芽出土。苗期及時除草、松土。種子發芽前20天,每畝均勻噴灑0.1%濃度果爾除草劑45毫升,對露出地面的種子用土覆蓋。幼苗長出 3~4片真葉時,應及時移苗和補苗,并澆透水施肥,在幼苗長出5—7片真葉岳,初次追肥氮肥濃度為0、5%,每畝施肥3公斤 以后根據苗木生長情況施肥,最好在下午3點以后進行,春季注意防止因積水造成苗木爛根 。
苗木生長前期,做好松土除草工作,確保苗木迅速生長。苗高 30厘米以上時,可化學除草,苗期化學除草每畝地用藥土 30公斤。藥土配制:30 公斤干凈的細河砂,加入果爾 (30毫升果爾與 500毫升水混合 )藥液。拌勻后堆放2小時,攤開曬干。藥土均勻撒至苗床上,用棕掃把掃掉幼苗葉片的藥土,以免產生藥害。當年苗高可達 80~120厘米,地徑1.0厘米,每畝產苗 1.6—2萬株,即可出圃造林。
油柚栽植技術
一、建園整地。
栽植油桐,建園的主要工作就是整地。不同的地勢、不同的土壤都有不同的要求。
1、梯級整地
油桐豐產林的整地,要求普遍采用梯級整地。用半挖半填的辦法,把梯面一次修好,改成若干水平臺階,上下相連,形成階梯。每一個梯面為一油桐栽植帶。梯面距離、梯面寬度因坡度和栽植株行距的不同而異,一般是坡度越大,梯面越窄。梯壁可采用石塊和草皮混合堆砌而成。梯面反坡向內傾在內側開寬30厘米、深15厘米的竹節溝蓄水。梯級整地適宜在緩坡地進行。
2、帶狀整地
坡度25度左右的地區不宜采用梯級整地,因為填挖多,坡面動土太寬、梯壁高、壁埂不牢,容易崩塌,因此應采用“等高帶狀整地”或“等高溝埂”的方法。等高帶狀整地:沿山坡等高線按一定寬度開墾,帶與帶之間不開墾,留生土,每隔3—5帶開一等環山溝截水。等高溝埂:沿山坡等高線開溝,將挖出的土推放在溝的下方,在埂的辦壁裁樹。溝深30—40厘米、寬40—50厘米,溝距應根據栽植密度而定。
3、塊狀整地
在坡度較大、土壤疏松或石山區宜采用此方法:按照栽植點要求的距離,只在栽植點周圍一定范圍內整地。如魚鱗坑整地,就是在與山坡水流方向垂直處,環山挖半圓形植樹坑,一般長1米、寬50厘米、深25厘米,由坑內積土,使坑面成水平,并在坑下邊筑成半環狀土埂。
二、植苗造林
油桐造林有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兩種方式。直播造林就是將經過精選的油桐種子,直接播種到整好地的穴中,方便省工,是油桐造林的傳統方法。而在“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渠旁)、“四邊”(地邊、溝邊、路邊、渠邊)和桐農混作的栽植方式中,常以植苗造林為主。
1、培育壯苗
苗木培育方式有兩種:
一是用營養袋育苗,營養土配方:土雜肥、林地表土、腐熟餅肥、磷肥5:5:l:l,將其充分拌勻、裝袋。將種子用50一60℃溫水浸泡12個小時后,取沉底的種子,于2月下旬播種入袋,每袋1—2顆。當小苗在拱苗期至展葉前,移苗上山定植。這種方法成效較好,可避免傷根。
二是大田育苗,低床密播,隨采隨播。秋季桐籽采收后,選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整地作低床,床寬l米,深15—20厘米。獎床底部平整后,密播一層種子,(每平方米播種2.5公斤)不重疊,再覆土10—15厘米,使床高出兩邊步道,床面覆蓋稻草或杉樹枝,以保濕防鼠。苗床四周平溝排水,以防積水。第二年3月或4月上旬,取已發芽的弓形苗造林。未發芽的種子繼續埋入土中,5—7天后再挖第二批弓形苗,連取3次,第三批后棄之。
2、起苗移栽
起苗移栽時要特別注意保護根系,尤其是大田育苗,起苗時宜在下雨之后、苗圃地濕潤時進行。土壤干燥時,要在移栽前兩三天將苗圃地澆足水,使土壤濕透,以保證起苗時不致過度損傷根系。如果距造林地較近,而苗木根系又能帶宿土,應盡量帶土造林;如苗圃距造林地較遠,起苗后則應立即用黃泥漿根,保護根系不至于干燥。
3、栽植密度
“四旁”零星栽植:因地制宜,株距5—6米,每畝10—15株。
“四邊”栽植:在丘陵坡地的二臺到三臺地邊,可按地邊每5—6米栽植一株;四臺到五臺坡地,可在地邊斜坡上按株行距4-5×5—6米多行式栽植;高臺坡耕地,在地邊、溝邊、路道邊單行和多行栽植。
桐農混作:除在“四邊”栽植外,也可在耕地中因地制宜稀植桐樹,每畝5—7株。
4、定植要求
按株行距定點開穴,穴的大小為80厘米×80厘米×70厘米,定植前20—30天在穴中施放土雜肥10—11公斤、腐熟餅肥l公斤、磷肥1公斤。
5、造林時間
栽植最適宜的時間為2月中下旬,在油桐分布區的北緣可以延至3月上中旬,南緣可提早至2月初。另外,造林時必須做到苗正、根舒,分層填土壓實,根莖要低于地面2—3厘米,并保濕。
三、撫育管理
桐林要豐產,必須要有良好的樹體結構供掛果。幼林管理的任務是中耕除草、間種和施肥,目的是促進幼樹生長、培養優良的樹形。所以,幼林管理是豐產的主妻前提,撫育一定要細心。
在幼樹期(4年生前),每年4—6月和7—9月各進行一次松土除草,松土深度15—20厘米,除凈雜草并鋪放在幼樹周圍。5月下旬一6月上旬,每株施尿素100克,如缺窩少苗要及時補植;7月進行第二次施肥,每株施尿素150克左右,并扶苗培育,保護分枝。還有,桐農間作是幼林撫育最好的方法。可與其間作的作物很多,如黃豆、豌豆、赤豆、蠶豆、花生、芝麻、馬鈴薯、紅薯、胡蘿卜、西瓜、油菜、小麥等。但要注意兩點:一是間種農作物每年輪換,二是農作物一定要離開油桐樹干10—15厘米,不能緊貼樹干,以免有礙桐林生長。
在油桐成林管理階段,關鍵是土壤耕作,主要有夏鏟和冬挖。
冬挖主要是大塊翻土,在12月至第二年1月進行,每兩年一次,挖翻深度為20—25厘米。可以改善土壤性狀,還可以消滅在土壤化蛹的害蟲,如油桐尺蠖等。夏鏟的目的是鏟除雜草、疏松土壤。每年6—8月進行,深度10一15厘米。
在油桐成林管理上,施肥也不可少。在冬季或早春,要結合冬挖施基肥,每株施用土雜肥或農家肥20—25公斤,或腐熟餅肥1—1.5公斤,或專項復合肥0.5—1.0公斤。4月中下旬至5月追施花肥,每株施硫銨0.2—0.3公斤、過磷酸鈣(腐熟)0.3—0.4公斤。7月至8月上旬追施果肥,每株施過磷酸鈣0.3—0.4公斤、氯化鉀0.3公斤。施肥方法是沿樹冠開環狀溝施放。
四、病蟲害防治有辦法
油桐的病蟲害很多,主要有煙煤病、尺蠖、六斑始葉螨。
1、油桐煙煤病
防治方法:煙煤病發生地區,要及時防冶蚜蟲和介殼蟲。發現這類害蟲時,可用40%樂果乳劑1000—2000倍液、或50%敵敵畏乳油500一1000倍掖、或松脂合劑20倍液噴殺。防治煙煤病可用石硫臺劑,夏季用波美0.3度、冬季用3度、春、秋季用l度石硫合劑噴灑,兼有殺蟲治病的作用。
2、油桐尺蠖
人工防治:(1)墾復滅蛹。越冬及第1代蛹期結合桐林墾復,挖撿蟲蛹。(2)人工挖蛹:越冬蛹期及第1代蛹期,當蛹密度較大時,可組織群眾挖蛹。(3)拍蛾刮卵:清晨拍殺成蟲是最好的時機。產卵盛期結合拍蛾,刮除樹干裂縫中刺蛾繭殼中的卵塊。
化學防治:5—6齡幼蟲抗藥力很強,因此必須抓緊在4齡以前防治。藥劑有90%敵百蟲800—1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4000—6000倍液噴殺。
3、六斑始葉螨
保護天敵:保護好塔六點薊馬、食螨瓢蟲及尼氏鈍綏螨等天敵。
摘掉蟲葉:桐樹花謝著果后,新發桐葉出現銹褐色斑點時.可用竹桿剔除,以減少蟲源。
打孔注藥:在蟲害發生盛期,用防蟲鑿或其它工具,根據樹齡大小,在主干分叉處的不同方位,傾斜45度,深達木質部,每樹3-9洞,每洞注入40%樂果原液2—4毫升,用粘土封口。噴灑農藥:用40%樂果乳劑3000倍液、50%乙硫磷乳劑4000倍液、20%可濕性螨卵酯或20%可濕性三氯殺螨礬800倍液、或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劑效果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