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管理
一、預算管理的作用
一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就像一艘輪船在大海中航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浪,不是就沿著一條路線走,而是不斷地調整路線,實際上并不是有一個準確到達某一個港口的時間,而是說可以去估算到達這個港口所需要的時間。
企業在預算管理上,到了年中,根據上半年情況,考慮下半年的預算是不是要做調整,這就相當于,在估算到達的時間,并做一些改正。
(一)財務預算的本質與作用
1、財務預算:一種對有效組織短期計劃,并實施控制的重要工具。
2、財務預算的四個基本特征:
(1)預測企業盈利能力,企業能掙多少錢,未來能達到什么效果,在預算中給一個確切的結果。
(2)財務指標表達(被非財務指標所支持),所有預算,都用財務指標表達,比如創造多少價值、獲得多少收益,全部是財務量化的結果。在財務指標表達時,要有非財務指標對其進行支持,比如,今年要達到一千萬的銷售額,這一千萬的銷售額,要有多少銷售量來支持它,這樣的指標在預算中也要出現,它是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一種混合。
3、戰略計劃的細化,只有把戰略計劃細化到每一年甚至每半年、每一個季度去執行,戰略計劃才能夠最終完成。戰略計劃和預算兩者之間,是一個長期和短期的關系,如果一個企業短期的預算,每一期都能夠實現,長期的戰略就能夠實現;要想實現長期的戰略,必須短期的計劃一步一步地實現,在制訂預算時,一定要在企業長期的財務戰略基礎上來制訂。
4、帶有預測的成分,但區別于預測
二、預算的本質及全面預算管理
(一)預算的本質:
u預算管理過程,是戰略目標分解、實施和控制的過程。
要想實施戰略目標,就要通過預算這種工具來逐漸分解,一步一步來實現,所以企業的財務預算和企業戰略之間沒有本質區別,預算是戰略的一種細化,這是對預算本質的*種內涵把握。
u預算管理過程,是企業組織內部,部門與部門之間權利和利益的分配過程。
企業由多個部門組成,主要有四項經營活動,研發、采購、生產、銷售,這四項活動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需要財務的財力分配,這其中就體現了一種權利,同時每個部門都要進行年終考核、業績評價,這個過程就是一種利益的分配過程,在預算里體現的非常明顯。實際工作中,在做預算時,往往各個部門之間吵成一團,各說各的理,這就是各個部門之間沒有做到平衡,等整個公司作了平衡,預算定下來了,爭吵就結束了。在一個企業制訂預算的時候,越是能吵起來,最終預算的結果可能越可靠、越準確。
u預算與預測:預測是基于科學基礎的主觀判斷,預算是基于預測提出的對策性方案。揭示預算和預測的差別。
【圖解】
*個圖,預測今天要下雨,降水概率5%,你決策不帶傘,如果帶傘,拿著傘作為一種負擔的概率是95%,不帶傘就是你的決策;如果今天的降水概率是95%,告訴你了今天出門一定帶傘,你不被淋的概率只有5%,不帶傘被淋的概率變成95%,要帶傘。
這就是預測和預算的區別。天氣預報是預測,預測天會下雨還是不會下雨,預算相當于今天是否帶傘。帶傘是一個決策的結果,它建立在對現實狀況評價的基礎上,這里就提出了預算和預測的區別。
當企業制訂預算之后,雖然該預算會對最終的結算結果有差異,但預算者本身要承擔一定的責任,這是預算和預測的區別。但是預測,就不承擔責任,說今天要下雨,下不下,可能沒有預報準,但是今天要決策怎么去做,這就是預算。財力的分配,下一步計劃做出來之后,在某一個部門,每一個階段,應該是在一定程度上負責的,這就是預算的本質問題,它實際上是企業的一種對策性的方案。
(二)全面預算管理
業務流、資金流、信息流、人力資源的系統整合。
全面的三個全:
(1)全面的預算業務。所有的業務,在企業里只要發生的、將要發生的,一定都要有預算;
(2)全部人員都要對預算進行參與。并且參與整個預算過程,也參與預算咨詢過程,還參與業務過程,叫全員;
(3)全程的預算控制。在實踐上,從業務開始咨詢,一直到最終完成,全程都要有預算。
把這三個全帶到預算管理中去,預算管理就是全面的、完整的、科學的。
預算管理是一個整合的過程,是業務流、資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資源流整合。
也就是說企業可以估計實現企業目標的時間,但該時間可能會存在偏差,所以在預算里,含有很多的預測成分,但它嚴格區分于預測,它的管理是全員管理,全面業務管理和全程跟蹤管理,體現了一種全的概念,把這些基礎的東西,在預算里做敦實,尤其是在開展預算工作之前,對此要有一個共同的認識。
(三)財務預算的編制
現在是賣方市場,要從銷售角度開始做預算。
銷售預算:市場調查,前期的市場信息反饋,是做銷售預算的基礎。包括銷售人員對市場的預測、估計以及企業整個發展規劃增長的目標。
銷售預算的做法:
1、首先界定上一期的銷售情況,再看今年的國家形勢、政策,以及相關客戶的情況,以此來決定最初的基本銷售預算;
2、附加上今年企業發展的增長規劃,比如企業今年按照30%的速度增長,那么銷售至少要30%的速度,再乘上1+30%。這樣,把銷售預算、戰略目標、企業上一年度的情況和對環境的調整情況綜合考慮,定銷售預算。
銷售預算定了之后,可以倒推生產預算,通過生產預算找到采購預算,采購預算找到之后,就可以安排采購活動,采購活動在實際操作業務里是處在前列的,先采購再生產。接著進一步考慮企業的主營業務稅金、變動經營費用預算,還有管理費用預算、財務費用預算、貢獻毛利預算等,整個經營過程中的這些預算,包括銷售預算、采購預算,以及企業的一些費用預算,最終都匯集到現金預算。
現金流量預算,該現金流量,反映企業的現金流出,包括在銷售中、采購中等發生的流出,同時,還要反映投資預算。企業的投資預算進一步反映為籌資預算,投資預算做好了以后,需要多少資金,有沒有缺口,通過什么形式去融資,籌資預算就做出來了,做出籌資預算。進一步對營業預算作出分析,比如企業大修理的預算、企業其他業務的收支的預算、營業外收支的預算以及企業在購買過程中,像零星的固定資產,或低值易耗品購置的預算等,都要做出來。這樣整個預算,在業務預算做完之后,都匯總到現金流入的預算,哪些是通過現金流流出流入的,就做出現金流量預算,簡稱為現金預算,把現金預算做出來,企業的資金能否得到保障,融資政策等就可以做出來。
預算的核心是現金預算,預算的起點是銷售預算。
抓住這兩點,當把現金預算,投資預算、銷售預算、采購預算等做出來以后,預計的會計報表,就能夠做出來,也就是說把預算結果反映為預測的財務報表的結果就出來了,這是所做預算的框架。
(四)編制財務預算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預算編制的數量技術:
1、預測方法:通過點預算和區間預算聯合完成。
u點預測:對一個點的預測。
比如今年的銷量要賣到5000萬,5000萬的銷售就是點預算。但是,點預算風險很大,因為5000萬在所有的數中僅僅是一個點。
u區間預算:即如果條件好的情況下,能夠銷售到8000萬,條件差的時候,可能銷售到4000萬,這就對整個的經營活動,劃分出好的階段和不好的階段,把預測的結果,放大到一個區間中去把握,比一個點預算的風險要小得多,預算的準確性也增加了。預算的時候,*給出一個范圍。
2、利用概率估計,以提高合理度。
3、估計預算彈性
要考慮到一些補充性的預算。比如現金流,因為對企業來講現金流比較稀缺,很多時候現金流不夠用,要留出預算的彈性,尤其在現金預算方面,要盡量的充分一點。
4、不可預見的費用
企業里會有很多突發事件,根據以往情況,留出一定空間,這樣不至于整個預算繃得太緊,否則預算就會垮掉,尤其是費用和現金流方面,稍微留一點空間。
5、預算時間不要過長
即使是長期規劃也不超過三年,不要試著做一個詳細的五年計劃,那是徒勞的。
如果規劃三年后的事情,80%可能說不準,所以最多的長期規劃是三年,這是世界上大公司通用的做法,滾動地來做,這樣預算就會趨于準確、相對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