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10/3/13 17:40
- 過期時間:2010/7/11 17:40
英語翻譯English Translation
用英語來表達另一種語言或用另一種語言表達英語,這種英語與其它語言的互相表達活動,稱為英語翻譯。從事英語翻譯的工作者,簡稱英語翻譯。自從英語誕生以來,這種表達活動一直在進行,它影響到英語國家與其它語言國家的文化和語言發展,促進了英語與其它語言間的交流和轉化,也促進了英語與其它語言的發展。在英語翻譯中,要了解英語與其它語言的歷史文化背景,了解同一時期下不同的閱讀人群的讀寫習慣等。“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在崗聘任的翻譯專業技術人員約3.5萬人,另有數10萬人以不同形式從事翻譯工作。”這是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黃友義8月4日在上海舉行的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上宣布的。
隨著中國在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同國外交往的增多,特別是WTO實質化階段的到來以及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籌辦,中國翻譯產業正迎來一個黃金發展期。
翻譯市場產值達300億元
近年來,翻譯已經從原來的政府和事業單位、科研機構的工作發展成為專門職業。翻譯服務作為新興的現代服務產業,正成為文化經濟中僅次于教育行業的又一新興產業。
據統計,目前全國各類專業翻譯注冊企業有3000多家,以咨詢公司、打印社等名義注冊而實際承攬翻譯業務的公司更有數萬家之多。僅在北京,翻譯注冊公司就有100多家。此外,翻譯服務市場年產值迅速攀升,2003年為110億元,2005年為200億元,2007年則達到300億元。
即將到來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也給中國翻譯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據悉,此次奧運會上需要100多名專業譯員,此外還有7000多篇新聞稿和大量演講稿需要翻譯,官方新聞發布會和頒獎儀式也需要140多種語言的150多名口譯員。北京外企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日前發布的人才需求分析報告指出,奧運會開幕之后,奧運期間的體育翻譯產值將超過7000萬元,覆蓋10個語種。而這些還僅僅是一小部分,幾百個代表團和數以萬計的外國游客也需要大量的翻譯服務。
三大問題制約產業發展
中國翻譯產業在改革開放以及全球化的背景下迎來了新機遇,但是由于市場、法律、服務等方面原因,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總體來看,中國的翻譯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不夠成熟。”黃友義說。他認為目前翻譯產業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有三個:
一是中國的翻譯人才仍遠遠落后于需求,其中中譯外高端人才匱乏。大部分翻譯學校和機構都缺少專業領域的翻譯課程,比如法律和醫學文件、術語管理、翻譯項目管理、翻譯技術等。目前只有武漢圣士翻譯有限公司開設了法律和商業翻譯課程。
二是翻譯服務企業雖然數量不少,但大多規模不大,服務能力不強,市場拓展能力有限,在體制、機制上較其他現代服務企業也有明顯差距,因此在與國際同行的競爭中往往處于劣勢。2007年翻譯服務市場300億元的市場份額中,有相當一部分被國外同行獲得。
三是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政府部門主管翻譯事業,一個統一、完整、系統的政策規范還沒有到位。在西方國家,翻譯行業普遍有政府主管單位某種程度的政策指導。
翻譯產業開始步入規范
*
面對存在的問題,中國翻譯行業開始步入規范,加大了人才培訓的力度。
原國家人事部根據社會需求制定了《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暫行規定》,從2003年開始試行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目前已經開設了二級、三級口筆譯考試。迄今共有6.6萬人次參加了這項考試,其中有1.1萬人次獲得了證書。同年11月,為了規范翻譯服務市場和拓展行業職能,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了《翻譯服務規范》,使消費者有了選擇翻譯服務的客觀標準。
2006年,教育部正式